第64章 灾民
孟晚从府衙回家后,就立即写信给四县的书院,告知学院今年早些放假,并让夫子们叮嘱学生们在家时警惕天灾,不要轻易外出。
最近雨势小了些,西梧府境内并没有哪里传来什么灾情,宋亭舟保平安的书信也传了几封。仿佛一切并无不妥,可孟晚心里就是空落落的。
夜里躺在床上,帷帐被他挂起一半,目光落在前些日子新换的窗纸上,手里握着宋亭舟送他的双鱼玉佩,有一搭没一搭的摩挲着。
就这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他眼皮慢慢合上,只是浑身上下的紧绷感丝毫没有放松,仿佛连梦中都在不安。
直到一双微凉的双手轻点在他脸上,孟晚好像受了惊一样猛地睁开双眼,“谁!”
“是我回来了晚儿。”宋亭舟点了支蜡烛放到床边的边几上,烛光正好照映到他劲瘦的腰身,和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脸庞。
孟晚大为震惊,从下一秒便从被窝里坐起来,冷的他打了个哆嗦。但本该前往盛京城途中的宋亭舟,竟然真的坐在他床边。
孟晚捏了把他消瘦的脸颊,“怎么回事?你怎么就这么回来了?是朝廷下了什么政令吗?还是途中生病了?出去还不到一个月怎么就瘦了这么多?”
他问了一连串的问题,宋亭舟一样一样的答他,“岭南的雨势太大,前几年从未有过,我担心会有什么变故,所以同布政使大人请示一番就回来了。”
宋亭舟拉着孟晚的手,“别担心,没有生病,这才上路都是阴雨连天,饭食不好准备,我用的都少了些。”
孟晚松了口气,看他穿着亵衣亵裤的模样又问:“热水澡洗了没?我叫桂诚去厨房提水过来。”
宋亭舟拦住他的动作,“在书房洗好了过来的,别折腾了,快睡吧。”
“那你快上来睡觉,地上冷得要命。”孟晚往床里面挪,给宋亭舟空出大片位置。
宋亭舟钻进被子,动作熟练的把自己夫郎搂进怀里。孟晚在他脖颈处蹭蹭,满足的喟叹了一声,揪起的心缓缓抚平,仿佛再多忧愁都消散了。
宋亭舟本来还想再和他说两句话,但垂眸一看,怀里的人呼吸匀称,显然已经陷入熟睡。
将唇轻轻在孟晚脸颊上贴了一下,宋亭舟也缓缓阖上双目。
第二天一早,家里人看到雪生,就都知道了宋亭舟回来的消息。孟晚还有种不真实的惊喜感,但之后便是浓郁的担忧。
虽然地方上有重大灾情的官员,可以免于朝觐,可西梧府目前并未有何不妥,宋亭舟就这样回来没准会受到朝廷的责备,严重甚至会降职。
“真的没事吗?”
宋亭舟在路上就已经思量好了,“我在路上就已经写好递交给朝廷的陈情书,一份托承宣布政使带去盛京,递交给礼部。一份从驿站寄给师兄,让他如果看承宣布政使没有递交,就由他帮我送出去。”
承宣布政使毕竟是他顶头上司,由他递上去正好,便是出了什么意外,还有林苁蓉这个后手在。
常金花不懂官场上的事,听宋亭舟解释完觉得也没什么大事,但心疼他一路艰难,今天便没去铺子里,亲自跑到菜市口买菜,说要晚上给宋亭舟补补。
宋亭舟拦住她,“娘,不必了,午后我准备带人去德庆县一趟。”
“你昨晚才回来,午后就又走了?”常金花说着,还是提着篮子准备出去,“那我先去就出去买菜,你在家吃了午饭再再走。”
孟晚跟上去,“娘,我也陪你一起去。”
宋亭舟去府衙安排了一下,除了让通判留在衙门里坐镇外,杜同知、张推官、单教授、乔经历等都派了出去。让他们各自领人在四县巡视,勘察西梧府范围内所有水利,拆毁无人居住的民宅,提醒百姓加固房屋。
晌午常金花和孟晚张罗了一大桌子的菜,吃饭的时候孟晚把城外出现乞丐的事和宋亭舟说了。
“我已经派人过去问过,确实是咱们西梧府周边村落的,本来家境就不好,连番暴雨房屋倒塌才出来行乞。我已经让青杏看过了,人没有什么疫症,只是身子亏损的厉害。我派人去他们村里帮忙起了两座小屋,让他们好歹有住的地方,糙米也送了两袋,剩下的就得靠他们自己了。”
天灾面前,人类都是很脆弱的,大人如何孟晚就不管了,他仁至义尽,可质子无辜。两个小孩被他安排到松韵书院里,平时做做杂务,白天正常上课,以工代学。
“已经很好了,多谢夫郎。”宋亭舟身为西梧知府,却难免有顾不上的地方,幸亏有孟晚帮他填补空缺。
饭后孟晚把自己行李也收拾好,府城的工坊停工,有唐妗霜和余彦东顾看已经足够,他要随宋亭舟一起去德庆县。
家里准备了许多死面饼子、馒头、果干、罐头这种不用生火的东西给他们带上。孟晚突然想到腊肠,方便好带,又好储存,避免长时间不吃肉身体扛不住,可惜他不会做。
不过这会儿也可能有什么地方已经开始研制出腊肠了,可以在信上问问祝三爷,让他帮忙留意一二。
上次宋亭舟自己走阿砚就蔫了两天,这次俩爹一起走,他就更舍不得了,抱着孟晚大腿不放,“阿爹……”
他还没开始嚎,孟晚就打断他,“上来。”
阿砚眼睛挂着泪珠子,懵懵的指着自己,“我?”
“都多大了还哭,真丢人,上来吧。”孟晚语气嫌弃。
常金花不干了,“这么大的雨,你们是去干正事,又不是去玩,带阿砚干啥!”
孟晚一秒变脸,嬉皮笑脸的和常金花说:“带孩子见见世面嘛,你看我夫君,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了,现在多有出息。您也不想阿砚天天在温室里,长大了和余家大公子一个德行吧?”
没错,现在开朗明鉴的老余那都是被他大儿子纯折磨出来的,所以在老二余彦东的事情上才这么看得开。
老大已经被他夫人和老娘宠溺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地步,小心眼又霸道,连自己弟弟的东西都要抢。家里的庶子庶女更是被欺负的像蝈蝈似的,除了没沾人命,真是什么坏事都干了。
要不是宋亭舟上任以来余家老大被约束在家,恐怕早就进了牢房。
府城人基本提起他就闻风变色,连常金花也曾听说过。
孟晚提起余家老大的养废史,常金花果然开始动摇,“那……那等他再大点不也行吗?再说,阿砚多乖巧可爱,和余老大可不一样。”
宋亭舟语气沉重,“人心不古,时局动荡,是该让他亲眼所见那些浮华下的疮痍,和面对灾难时凉薄的人性。”
他一句话比孟晚十句都管用,常金花什么反对的话也说不出来了。
等到上车的时候常金花才发现家里三个孩子都爬上去了,她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,“咱们自家孩子就算了,怎么还把通儿给带上了!他才多小,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咱们和容哥儿交代?”
宋亭舟把通儿抱上来,孟晚接住他,“放心吧娘,通儿跟着我们比跟着他俩爹靠谱多了。”
从家里出来上了主街,阿寻背着包袱提着药箱站在街口,见宋家的马车过来,阿寻问道:“孟夫郎,楚辞去吗?”
孟晚掀开车帘笑着回道:“再前面的马车里,阿砚和通儿都跟着去。你白日无聊就和他们坐一起,夜里和黄叶一起睡。”
“好!”阿寻的行李被黄叶接过去,阿寻提着药箱上了楚辞和阿砚他们的车厢。都是自家人,还是在西梧府地界,规矩没有那么多。
宋亭舟和孟晚坐在最后面的马车里压阵,孩子们不在,他俩还清净一些。
这些日子宋亭舟来去匆匆,甚至连个好觉都没睡够,就又要冒着雨启程去往德庆县。
马车刚驶出西梧府范围,宋亭舟便躺在车厢里睡着了。
孟晚给他盖上棉被,塞了两个手炉进去,自己守着他吃果干看书。
值得欣慰的是德庆县是自家地盘,去了之后不用像赶路时那么艰苦。
可就在他们终于到了德庆县后,孟晚却发现城门外聚集了数十名灾民。
宋亭舟脸色难看的下了马车,让周围衙役护好孟晚他们,和蚩羽陶八打马骑行过去。
门前的灾民见有人过来忙一哄而上。
“大爷,给口吃的吧,三天没吃饭了。”
“什么吃的都行,干的稀得,脏的臭的我们都不嫌弃!”
“都让开,孩子就快病死了,让我们进城啊!小石,小石别睡了,你睁开眼睛看看娘啊!”
守城的士兵也不是铁血心肠,但上头知县大人不准放灾民进城,他们为了不丢这份差事也只能拦着。
蚩羽和陶八隔绝开围在他们旁边的灾民,宋亭舟冷着脸行至守城兵面前,拽下手中的腰牌扔给他,“去找费敬,让他半柱香内滚出来见本官。”
守城兵双手捧着令牌,撒腿就往城里跑去。半柱香后费劲骑马飞奔而至,后面还跟着德庆县的县丞、师爷、主簿等下官。
“知府大人,您怎么不直接进城,是不是这群不长眼的拦住了您?”
“不长眼的?”宋亭舟现在的嗓音比三九天的寒风还冷,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让他如此动怒,这个费敬便是其中之一。
他这会儿已经问清城门前的灾民身份,且阿寻和楚辞正在为病患把脉问诊。
宋亭舟指着那些形如乞丐的老百姓,言辞诘责费劲道:“你身为父母官,理应心系百姓,爱民如子,你就是这么对待子民的?”
费敬忙弯腰作礼,“大人明鉴,这些灾民并非咱们西梧府境内百姓,而是钦州过来的流民啊!”
“还敢狡辩!”宋亭舟怒斥,“安集流亡,无使失所。是身为父母官的职责所在,从没听过灾情面前竟有某县知县竟拒绝安置灾民的!”
宋亭舟深吸口气,推开他往城里走去,“费大人,我定要写奏折启明陛下你的种种作为,西梧府,是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了!”
费敬膝盖一软,要不是师爷扶着,他差点跪到地上。他踉跄着追上去,“大人,大人息怒啊!”
旁边的守城兵左右为难,只能求助县丞,“陈大人,我们还拦着这群灾民吗?”
“拦?拦什么拦?没见知府大人都发火了吗?”县丞冷笑一声,费敬这下子可遭殃了,这种祸害,早该滚下台去。
宋亭舟召集了德庆县中的所有郎中,先给这上百灾民诊脉,确认他们只是身体亏损和风寒,并未身患其他感染病后,该治病的治病,剩余的人暂时安顿在县学外院。
孟晚在德庆县还真没有房子,不过有驿站和松韵学院。
综合他们这次带的人比较多,驿站又大多都是仓库,冬天天冷,还是住松韵学院比较方便。
宋亭舟去县衙训人和安排灾民的时候,孟晚便带人先去松韵学院安置起来。有的夫子在学院外面有宅子,没有的孟晚就租两间院子给她们住。
不然他们一行汉子较多,住在一起松韵学院的夫子们难免不适应。
学生的床他们先借用,后面半天孟晚他们都在收拾行李和铺床。
“阿爹,我们要在这里住多久?”阿砚跑过问整理衣物的孟晚。
“顺利的话可能半个月就回家了,若是……不顺利,可能年后才能回去。”孟晚神情复杂的说。
阿砚已经长大,脑子同孟晚一样灵活善思,他想到和他们一起进城的那些可怜人,问道:“是因为那些灾民吗?”
这还是他头一次听到“灾民”这个词汇,已经大致明白了其中含义,那些人没有家了,所以只能四处流浪。
孟晚摸摸他的头,才发现阿砚已经长到他腰间偏上的位置了,他若有所感的说:“那些灾民还算好说,怕的是成千上万,甚至几万、十几万的百姓都变成灾民,那才是一场噩梦。”
但愿只是他和宋亭舟想的太多了。
安顿好灾民,宋亭舟组织好德庆县的官员迅速行动起来,勘察德庆县辖内所有村落是否有灾情,疏通河道,检查水坝,帮助房屋破旧的百姓家里加固房屋。
这一查,果然就查出了问题。
德庆县的衙役骑马飞奔回县衙禀告,“大人!茂林镇的水坝就要被冲塌了!”